协和医院核医学核安全文化建设扎实有效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核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医疗诊断和治疗项目不断涌现,放射性物质使用的种类和剂量大幅增加。世界上生产的所有放射性核素中, 约有80%~90% 用于医学。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创立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临床核医学科之一。作为国内开展核医学常规诊断、治疗诊疗项目最齐全、数量最多的科室之一,其使用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放射性物质、辐射装置的医学应用的安全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如何建立良好的核医学核安全文化,更好地服务患者,保护公众和环境安全,已经成为核医学应用中的首要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组织
北京协和医院为做好核医学的辐射安全和放射防护工作,对辐射安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并主动接受生态环境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管。
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负责人,相关科(处)室主任为委员会成员的北京协和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按照职责分工,对医疗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在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医院管理人员和从事医疗辐射工作的技术人员为基础的北京协和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辐射安全工作主管部门医务处处长担任。
小组工作任务包括组织落实和监督核医学应用中有关核安全操作规程、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等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放射性场所中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密封源、放射性废物等实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近年来,工作小组对核医学的辐射工作科室进行了月度、季度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多次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核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核医学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意识。
多维度深入开展核安全文化宣贯
除了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的工作机制和管理部门的逐级责任制外,促使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核安全素养也是做好核医学放射防护的关键环节。
为了使临床放射工作人员和辐射管理人员掌握辐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及内部相关规章制度,将核安全文化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北京协和医院从院、科两级层面,以多维度、多种方式开展了辐射安全工作教育和培训。
辐射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生态环境部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初级辐射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每4年接受一次再培训。不参加再培训的人员或者再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辐射工作。同时,通过院周会、院内网、网络培训平台等多种方式,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强化医护人员辐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北京协和医院还设计研发了自主学习平台开展医务人员在线培训,将核医学相关的核安全学习、培训内容制成PPT(或视频)放在这一平台上,要求全院辐射相关医务人员均须在规定的周期和时间内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线上宣贯与线下培训相结合,提高了参与覆盖面和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务人员因临床工作繁忙,可能错过参加培训和考试的问题,提高了宣贯工作效率,改善了宣贯效果。此外,医务处负责建立辐射人员院外及院级培训档案,考核结果记录在案,并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存培训档案。
全面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
为提高核医学员工核安全文化素养,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PDCA的要求,在建立了系列安全监督与质量保证制度的同时,科室组织工作人员加强对放射性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核医学治疗给药意外应急处理程序的演练等。
为保证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科室还实行24小时安全巡视值班制度,每月开展一次辐射安全培训或应急演练。
同时,核医学科要求全员参与记录清单的自查互查:由各放射性岗位人员提供自查记录,专业组长进行安全检查月报表统计,每月由辐射安全小组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分析月报表并进行全员通报,科室对组织的放射性工作、活动的检查,安全演练和培训记录进行年终总结和通报。
在重视医疗照射正当化方面,科室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医疗照射正当化全员培训和教育,让医务人员充分认识核医学辐射的有害效应,熟悉核医学诊断给药患者的典型剂量核医疗指导水平,慎重地对儿童、孕妇进行核医学诊疗,切实采取有效行动控制诊疗中的辐射剂量。
运用核医学安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和利用ISO9000体系的管理工具,北京协和医院在避免实际工作中发现盲目现象、提高核医学核安全文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量化的核医学本质辐射安全化管理目标,促进核医学的发展,保证临床医疗安全,保护公众利益,保护环境有着促进意义。